
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,他的父亲是“建安七子”之一阮瑀,曾经任步兵校尉,世称“阮步兵”。
竹林七贤源于东晋孙盛《魏氏春秋》,“相与友善,游于竹林。”说他们七人经常在竹林下欢聚,酣畅豪饮,故称七贤。
七贤之中,除了嵇康,最有趣最坦荡最率性的人是阮籍。
在古代很重视礼法,男妇授受不亲,但是阮籍不管那一套,嫂子要回家,他不但主动上前跟嫂子话别,亲热的关照嫂子长,嫂子短,还亲自送嫂子出门。
邻居家大哥娶了漂亮的媳妇,他拎着一壶酒不请自来,跑到人家媳妇跟前喝起了酒,喝醉了就竟自睡在人家脚边。
听闻有位兵家女,如花似玉的年纪还没有出嫁,可怜就香消玉殒,阮籍与女子素不相识,从未见面,就跑到人家灵堂前,哭得稀里哗啦。
阮籍的哭看起来有点莫名其妙,但其实他的眼泪,却饱含对青春、对生命、对美好的怜悯,或许还有对没实现就夭折的理想的哀叹。
既然没有办法为你做点别的,就在灵前掬一把泪吧,也是一种敬意。

阮籍是一个很孝顺,同时又很狂放不羁的人。
阮籍的母亲去世时,阮籍正在外面与朋友下棋,朋友劝他赶紧回家,他却坚持要把这一盘棋下完,“请终此局”。
朋友没有办法只能草草地结束,等到一局终了,阮籍开始号啕大哭,直到哭得吐血数升。
回到家后,他给自己煮了一锅肉,一边吃肉一边喝酒,一边与母亲话别,别人都说服丧怎么能吃肉喝酒呢。
结果阮籍细数着与母亲一点一滴的往事,话都说尽了,又开始狂吐血。丧母之痛,真是痛到极点!
嵇康的哥哥嵇喜前去吊唁,阮籍不喜欢嵇喜,给人翻了白眼,别人以为他要晕过去。
而嵇康去的时候,拿着酒,抱着琴,阮籍很是喜欢,立马变成青眼,热情地招呼嵇康。
所谓青眼就是眼珠在中间,用正常的黑眼珠看人,表示对人的正视和尊重。
所谓白眼就是把黑眼珠翻过去,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翻白眼,表示对人的不屑。
青眼白眼,可见阮籍是多么地爱憎分明,做事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。

有一段时间,阮籍喜欢四处自驾游,驾着马车无目的向前走着,只要还有车能插足的地方,不管是上小路,还是奔着田野,就一直向前。
倘若前面出现一条深涧,他就“哇“的一声号啕大哭起来。
哭够了,掉头再走,直到驱车没有路可走,又哭,路绝再回,反复如此。
后人经常引用这个故事,王勃在《滕王阁序》里就有一句“阮籍猖狂,岂效穷途之哭。”
有一次他驱车驶进了苏门山(今河南辉县境),在山中遇到一位真人,他对着真人谈古论今、滔滔不绝,而真人始终一言不发,一动不动,连眼珠子都不动一下。
阮籍没有办法,只能悻悻然下山。
到半山腰时,忽然听到山谷中传来清亮悦耳、荡气回肠的长啸,阮籍抬头望去,原来是真人在喟然长啸。
这一次的自驾,阮籍一反常态没有做穷途之哭,回到家后,心如秋水般坐在书斋里,以他对音律的熟悉,顿悟到真人的胸怀,写下了著名的《大人先生传》。
也就是从这之后,阮籍性格大变,与他人交往时,就只顾喝酒谈玄,变成一个“口不臧否人物”。
那么,阮籍为什么会由一个青白眼的人物,变成一个沉默不语的人,他之前为什么要穷途之哭呢?

读完这首《咏怀诗》其三十三,我们就能明白,什么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,认识到阮籍当时所处的艰难境地。
一日复一夕。一夕复一朝。
颜色改平常。精神自损消。
胸中怀汤火。变化故相招。
万事无穷极。知谋苦不饶。
但恐须臾间。魂气随风飘。
终身履薄冰。谁知我心焦。
——阮籍《咏怀诗.三十三》
《咏怀诗》是阮籍一生的著作,共八十二首。
阮籍从少年时就开始写这些诗,一直写到生命的尽头,有时候一天写一首,有时候几年写一首,有时边喝酒边写,有时边哭边写。
诗的大意可为:
过了一天又一天,过了黄昏又到了清晨。我的容颜在悄悄改变,我的精神在暗自损伤。
我的胸中有时如怀着滚热的汤,有时又似怀着炙热的火,来回变化,让我心中难得平静。
世间万事变化无常,但是自己苦于谋略不多,难以应付。
怕只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话,处事稍微疏忽,命就须臾间没了。
我的一生如履薄冰,谁能知道我内心有多煎熬呢?
读完这首诗,你也就明白了,阮籍之所以穷途之哭,哭得那么伤心,是联想到了自己的人生处境。
他是一个才华极高、能力超群的人,但却只能终日里喝酒、抚琴、写诗来度日,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,这样的人生让他感到深深的绝望,有穷途末路之感,才为自己大哭。

自从在真人那里顿悟之后,他变得能不说话就不说话,就算说话也是几分醉话。
阮籍当时所处的时期是魏晋末期,司马氏已有篡位之心。
当时阮籍作为一个名士,名声太大,司马政权一方面想拉陇他,一方面又忌惮他,所以他一言一行就很艰难。
《晋书.阮籍传》记载,“籍本有济世志,属魏晋之际,天下多故,名士少有全者,籍由是不与世事,遂酣饮为常。“
当时的例子明摆着,阮籍所敬重和欣赏的名士,大多死在了司马氏的刀剑之下,比如何晏、丁谧,、李胜、恒范等,包括后来死去的嵇康。
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,阮籍还能怎么办呢,除了闭口不谈,除了频频入醉乡,他又还能如何?
醉的时间最长的一次,是司马昭想跟他结儿女亲家,阮籍听闻这事之后,一连醉了60天,天天酒中度日,让媒婆都没法张口提亲,最后只能不了了之。
也正是因为,他这种人在官场,但却不理政务,不谈时事,一味喝酒论诗、疯疯癫癫的形象,让他才得以自保。
阮籍死的时候45岁,在他不得不为司马昭登基写下《为郑冲劝晋王笺》,写完没多久,他就去世了。
或许是长期心理负担过重,终于不堪重负,或许是觉得自己活得已经没有名士风度,于是松开了生命的绳索。
一代风流名士,就这样离开了人世!
-end-